新聞中心News
佳都科技張少文帶領團隊堅持自主研發 掌握軌道交通四大核心技術
瀏覽數︰ 發布時間︰2018/08/06

奮斗者   張少文

現任佳都科技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公司經營管理委員會(EMT)委員。


1996年-1998年,任佳都科技開發中心工程師。

1999年-2010年,任佳都科技開發中心技術主管、技術總工。

2010年被授予廣東軟件和信息服務業技術領軍人物稱號。

2012年獲廣州市勞動模範稱號。

2011年-2017年,任佳都科技技術副總裁。

2018年至今,任佳都科技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


在廣州,平均每天750萬人次搭乘地鐵,客流強度去年居全國第一,這對地鐵的自動售檢票系統、站台門系統、綜合監控系統、通信系統四大核心系統提出了嚴苛的要求。長期以來,這些核心技術一直被國外公司壟斷,扎根廣州的佳都集團率先自主研發並成功掌握了這四大核心技術,為廣州地鐵平穩運行貢獻了一分力量。

與此同時,作為佳都集團旗下上市公司的佳都科技,在其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研究院執行院長張少文的帶領下,技術團隊攻堅克難,在人臉識別、視頻結構化、大數據、知識圖譜四大領域實現突破,完成了“從沒有核心技術到逐步掌握核心技術”的升級。如今,這些出自廣州的人工智能技術已經參與到全國各地40余個以公共安全為核心和100多個以智能交通為核心的智慧城市建設項目當中,軌道交通項目則覆蓋了廣州、成都、青島、天津、廈門、武漢等18個城市。

佳都科技一系列耀眼成績的背後,是廣州扎實推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落地生根的努力。數據顯示,2017年,廣州市專利申請量增長約35%,成為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創建市。目前,廣州共有省級新型研發機構52家,數量居全省第一;科技創新企業規模超過15萬家;連續3年入選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強企業數量居全國各大城市前三位。


初嘗勝果

分銷電子設備名列亞洲前茅

創立于1992年的佳都集團,由第一代投入創業大潮的大學生創立,通過提供計算機軟硬件產品賺得第一桶金。自1996年從暨南大學計算機軟件專業畢業以來,張少文就一直是佳都科技技術開發中心的主要技術負責人。張少文介紹︰“當時企業以IT全球分銷業務為主,經營全球知名的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提供完整的硬件解決方案,在國內最早獲得了隻果、IBM等銷售的代理權。” 借力國際資本,佳都集團2007年實現銷售規模近200億元,成為亞太地區的分銷亞軍。

盡管企業獲得了巨大成功,但彼時已成為技術負責人的張少文並未沉浸在勝利的喜悅中,而是居安思危地看到了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的後勁不足。“IT產品分銷處于價值鏈相對低端的位置,沒有自己的品牌,也沒有自己的產品和技術,自然缺少定價話語權。”張少文說。過去的模式已經不能支持佳都集團的可持續發展了,從2004年起,佳都集團開始謀劃大刀闊斧的轉型。


遭遇“瓶頸”

地鐵站改名外企報價一千萬

自2005年開始布局智能化城市業務的佳都集團,首先瞄準了交通智能化領域——軌道交通。從零開始的佳都集團,與一家新加坡科技公司共同成立合資公司“新科佳都”,開展軌道交通智能化業務。當時,由對方提供技術產品,佳都集團負責市場營銷、裝配和集成應用。

到了2007年,隨著國內地鐵市場不斷擴大,合資公司經營開始“水土不服”,沒有核心技術帶來的兩大問題也日益凸顯。

首要的問題是居高不下的價格。隨著新開地鐵線路增多,諸多新線路導入使得地鐵接口、站名常常產生變化,甚至兩三年內就需要變更一次,不掌握核心技術的合資公司在面對變更地鐵站名這種簡單需求時,卻面臨著“天價困境”。“最極端的是改一個地鐵站名,當時一家國際知名的軌道交通服務公司報價一千萬元。”

另一個問題是響應客戶需求緩慢。地鐵線路多了,國內不少企業也開始拓展軌道交通智能系統業務,日益激烈的競爭導致合資公司的產品性價比下降。張少文告訴記者,國外企業的技術封鎖是主要原因,平時即使遇到再小的技術問題,都需要新加坡的技術人員打“飛的”來解決。比如,“當時一條地鐵線需要改動接口,這種改動比較簡單、不涉及核心機密,一般情況下把技術代碼發來改一下就可以。但國外企業寧願派技術人員飛過來,工作一個小時再飛回去,也不願發代碼。”張少文舉例說。

此時的張少文深深地意識到,只有掌握核心技術,才能為企業注入持久的發展活力。中國企業想要掌握核心技術,就必須成立屬于自己的公司,走自主研發的道路。


自主研發

外企賣六千 自研成本幾十

通常,當合資公司發展遇到瓶頸時,都會選擇放棄合資轉而組建自己的團隊、發展獨資公司,而佳都集團則走了另外一條路︰收購合資公司,讓外資逐漸退出。2007年,佳都集團重組整合了廣州第一家上市軟件企業——新太科技(現佳都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佳都科技),並于2011年全部回購合資公司“新科佳都”。

如今,佳都科技成功取得了軌道交通自動售檢票系統、站台門系統、綜合監控系統及通信系統(含視頻監控)等四大核心技術的突破,實現了技術自給。在張少文看來,這些成績的取得,都源自當初堅定地走自主研發的路子。“自主技術研發的決定是對的,盡管當時有不少爭議。”張少文說。外資公司退出意味著軌道交通技術產品需要自己提供,地鐵對安全要求非常高,而且自主研發費用不菲,充滿不確定性。但“做了(自主研發)不一定能成功,不做就一定會被市場淘汰。”張少文說。

“除了招募科技人才加大投入,我們也派出技術人員出國深造。那幾年平均每年研發投入就要兩三千萬元。”回憶起自主研發的過程,張少文說,只能咬牙堅持。

以最復雜的綜合控制技術為例,這個被稱為地鐵“大腦”的系統需要同時串聯電力、環境、行車信號等程序,工業設備自動化要求非常高。“比如地鐵遇火情,綜合監控系統需要打開射水開關,通過信息系統廣播引導人流、緊急關閉站台門、打開全部閘口讓人逃生。甚至需要控制風機風向,避免火勢蔓延等,這些技術都要求精確到毫秒以下。”張少文介紹。

除了復雜的綜合監控系統,地鐵常見的閘機、開關、售票機等設備看著不起眼,其實都有著長達20年的使用周期要求,背後的測試起點動輒百萬級。

以閘機的扇門為例,每天高頻次開合對扇門的材料、傳動機械、彈簧都有很高要求,僅閘機的扇門就要經過500萬次測試,光測試就要4個月時間。而且扇門材料的選擇也頗有講究︰太硬了會撞傷乘客,太軟了又起不到攔截作用。常規材料無法滿足地鐵需求,進口的扇門價格高昂,兩片賣六千多元。張少文團隊測試了幾十種配方,最終才調出了合適的扇門材料。至于成本,張少文笑著說︰“自己研發出來的(扇門)材料成本只要幾十塊錢。”

探索未來

“城市交通大腦”實時調度交通

經過持續深耕與創新研究,佳都科技重點投入的人臉識別、視頻結構化、大數據、知識圖譜四大核心技術已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在智能軌道交通方面,佳都科技軌道交通項目覆蓋全國18個城市,為廣州首試地鐵票手機支付提供技術服務,未來還將應用“刷臉”進站。在智能安防方面,佳都科技自主研發的“視頻雲+”平台集視頻解析、人臉識別及大數據分析等功能于一體,在1000萬條目標特征數據中進行人臉檢索的時間小于3秒。

去年,佳都科技發布了“城市交通大腦”,系統將所有的人、車、路信息接入系統,采集、調度、管理等均由“大腦”指揮完成,可實時掌控路面車流飽和狀態,自試點應用以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已成立了2個公安交警聯合實驗室。目前,系統已在安徽省合肥市及宣城市落地應用,第二批落地城市包括廣州、宿遷、淮南、佛山等地,在新加坡的落地工作也已啟動。

企業華麗轉型的背後,是對技術研發的投入和執著。張少文透露,佳都科技設立了全球人工智能技術研究院和交通大腦研究院,建設或參與建設2個國家級聯合實驗室、擁有1個國家企業技術中心、2個省級工程技術中心,承擔“核高基”等數十個國家及省部級重大科研項目,申請國家發明專利、軟件著作權超過500項。



“自主技術研發的決定是對的”

“最極端的是改一個地鐵站名,當時一家國際知名的軌道交通服務公司報價一千萬元。”

“除了招募科技人才加大投入,也派出技術人員出國深造。那幾年平均每年研發投入就要兩三千萬元。”

“做了(自主研發)不一定能成功,不做就一定會被市場淘汰。”


奮斗底色

從世界工廠到創新高地

廣州科技創新企業規模超過15萬家

2017年,廣州市專利申請量增長約35%,成為首批國家知識產權強市創建市。廣州目前共有省級新型研發機構52家,數量居全省第一。如今,廣州科技創新企業規模超過15萬家,技術創新、模式創新、業態創新等創新型企業不斷涌現,連續3年入選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強企業數量居全國各大城市前三位。

產業是檢驗創新成果的“主戰場”,戰略性新興產業逐步成為推動廣州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隨著IAB+NEM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蓬勃發展,廣州的產業發展早已從過去的拼汗水變成了今天的拼智慧,從“世界工廠”蛻變成創新高地,正大踏步向高質量發展邁進。

數據顯示,2017年,廣州市先進制造業增加值佔制造業比重提高到64%,現代服務業增加值佔服務業比重提高到66%。2017年,全市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10%。2017年,全市預計淨增高新技術企業4000家以上,總數超過8700家,繼2016年淨增2820家,廣州市已經連續兩年實現高科技企業數量的突破性增長。13家企業入選2017德勤高科技高成長中國50強,排名全國第一;入選《快公司》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強的企業數連續四年居全國各大城市前列。新一輪工業技術改造形成新動能,阿里工業雲全國總部、樹根互聯、航天雲網等落戶廣州。2017年,全市工業企業利潤增長13%。



大事記

2016年︰廣州市制定了《廣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空間規劃(2016-2025年)》,研究制定了《廣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先行先試政策意見》,建立“雙自聯動”發展機制,推動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與自由貿易試驗區聯動發展。

2016年7月︰廣州市印發《廣州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2016-2020年)》。

2017年10月︰廣州市印發《廣州市建設“中國制造2025”試點示範城市實施方案》。

2018年1月︰廣州市通過了《廣州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實施意見》和配套文件《廣州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若干規定及操作指南(暫行)》。

2018年3月︰廣州印發《廣州市加快IAB產業發展五年行動計劃 (2018-2022年)》《廣州市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發展若干規定(試行)》。

2018年5月︰廣州市政府常務會議原則通過了《廣州市價值創新園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18-2020年)》。








slot demo terbaru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