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刪欄目Column to be deleted
全國政協委員劉偉︰企業進行科技創新突破 才能走得更遠
瀏覽數︰ 發布時間︰2019/03/06


大學畢業進入設計院,工作5年後放棄“鐵飯碗”辭職創業,賺到“第一桶金”以後又“換道”進入人工智能領域——全國政協委員、佳都集團董事長、佳都科技CEO劉偉回顧自己的發展歷程,用“居安思危”一詞來形容。面對日趨激烈的市場環境,他認為企業必須增強憂患意識,抓住技術升級和產業變革的機遇,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力爭進行重大科技創新突破,方能獲得長久的發展。


這家民營企業

與市民出行息息相關


佳都集團雖是民企,其業務卻與廣州市民出行息息相關——3月1日,佳都科技發布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近日中標廣州市軌道交通十一號線及十三五新線車站設備及運維服務采購項目,項目涵蓋了廣州市在建及規劃待建的多條新建線路和線路延長線,覆蓋站點140個,建設內容包括自動售檢票、站台門、綜合監控、車站設備監控等多項智能化系統和設備。

早在2017年底,佳都科技就與廣州市交委(現為廣州市交通運輸局)、螞蟻金服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市民開始可以使用“羊城通乘車碼”刷碼乘公交車。


回顧︰

企業“換道”後曾有4年過得很艱難


新快報記者了解到,“佳都”在27年的發展史中,走過了改革開放以來珠三角多數大企業走過的“貿工技”路線(先通過貿易實現積累再開發技術)。佳都科技在2007年重組後,于2008年正式進軍全國公共安全智能安防領域,展開市場開拓與技術研發,到2013年,公司完成了智能化業務、智慧城市、智能軌道交通等智能產業的布局。

劉偉回憶稱,到了21世紀初,佳都集團雖在最初從事的產品分銷領域佔有一定市場份額,但毛利率非常低,劉偉將所從事的業務定位為“供應鏈的底端”。他想往產業鏈的後端走,切入智能軌道交通領域,于是在2004年成立了新科佳都專門從事這一業務。轉型做智能軌道後,連續4年,佳都集團每年至少投資2000萬元進行研發,但在2009年以前連一份軌道交通方面的訂單都沒拿下。“當時要是再沒有技術產品出來,就倒閉了。”劉偉感慨地說。

2005年至2009年是劉偉印象中創業以來最艱難的日子,2009年,佳都集團終于獨立拿下了第一張廣州地鐵的訂單。智能軌道業務找到突破口後,佳都科技的安防業務也因2010年的廣州亞運會而打開知名度。


視點:

人工智能可助力基礎設施互聯互通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發布後,劉偉對其中提到的“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加快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尤其關注,他認為這是機遇。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歷史機遇,大灣區各城市之間如果可以建立一小時生活圈,就可以結合得更緊密,這對于智能化軌道交通的發展是一個機會。”劉偉介紹,目前的廣佛線為廣佛兩個城市打造出半小時生活圈,是較為成功的範例。他建議加大軌道交通規劃,可以考慮通過邊檢便利化、推廣電子身份證等措施,促進灣區內物流、商流、車流的互相流動。人工智能技術在其中可以解決很多問題,例如完全可以實現車牌聯網登記,無需再申請兩地牌。


建議:

加大民資民企參與“新基建”的力度


談起技術,劉偉稱他關注到去年底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的“加大制造業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強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今年他帶來的提案也與民營企業、民間資本參與“新基建”有關。

劉偉建議,為了推動國家“新基建”的快速穩健發展,應該形成多元投融體系,著力引入民間資本、民營企業參與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加大民資、民企在“新基建”的參與力度。

劉偉建議,各級政府應該繼續加快推進PPP項目(“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的簡寫,指公共部門通過與私人部門建立伙伴關系提供公共產品或服務的一種方式)的發展,全面打通、拓寬民間投資、民營企業進入“新基建”領域的渠道。


前瞻:

當年“換道”換來如今業務進入快車道


談到民營企業的發展,劉偉表示,企業要提高對轉型升級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民營企業轉型升級要苦練內功,加強科技創新。

劉偉稱,企業如果走純技術研發的路可能會越走越窄。“人工智能已有60多年歷史,之前一直沒有解決社會的痛點,所以發展得很慢,直到最近出現深度學習的技術突破,特別是在語音識別、視覺識別的領域突破了瓶頸,才讓應用走進尋常百姓家。”

劉偉告訴新快報記者,如今人工智能已進入3.0時代,人工智能發力的五個主要賽道,包括公共安全、交通、教育、金融和醫療,已開始進入全面的大規模應用。佳都集團踏上了其中公共安全和交通兩大賽道,形成智慧城市、智能軌道交通、智慧城市交通幾大產業。因為當年提前“換道”,在技術、市場和人才領域有所布局,相信在未來幾年,公司業務將進入快車道。


(來源︰新快報)



slot gacor hari ini pg soft |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