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刪欄目Column to be deleted
廣州佳都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偉接受南都專訪︰ 塑“科韻路精神” 與琶洲錯位發展
瀏覽數︰ 發布時間︰2019/10/11

微信圖片_20191011092106.jpg

5年前,當位于廣州天河工業園建工路4號的佳都新太科技大廈里響起鑼聲,意味著佳都接到了一個6000萬以上的訂單,每一千萬敲一下。今年9月24日晚間,佳都科技發布公告,中標31億元軌道交通項目。這是繼今年3月公司拿下118億元廣州地鐵“十三五”新線項目後,又一個數十億級別的大訂單。

“按照這個傳統,如今,鑼都要敲破了。”坐在天河智慧城佳都智慧大廈辦公室里,佳都集團董事長劉偉笑著回憶過往。

27年,從電腦分銷起家到成為IT電子分銷巨頭到智能化軌道交通領域的領頭羊,你不得不驚訝佳都每個時代都“踩準了點兒”。如今,當它在人工智能產業領域奮蹄拔足的時候,回望來時路,佳都始終沒有離開天河。從五山科技街到天河軟件園再到天河智慧城,佳都總部的搬遷軌跡正暗合了天河科技創新的歷史發展脈絡。這條脈絡幾乎都沒有離開一條路——科韻路,並由此生發出廣州互聯網圈口耳相傳的“科韻路精神”。

27歲放棄鐵飯碗下海

IT分銷賺足第一桶金

1992年,27歲的劉偉,放棄了事業單位的鐵飯碗,和6個大學同學一起下海創業。在石牌村的兩間半門面里,佳都誕生了。“做出創業決定的時候,面臨了很多困難。印象最深的是父母的阻攔,我父母都是中山大學的教師,當時對于下海創業難以理解。”盡管如此,劉偉還是堅持了自己的選擇。

30年前,五山科技街內建築面積僅1萬多平方米的三棟二層的樓房里聚集了200多家科技開發公司,形成了“科、工、貿”為一體的專業電子電腦市場。可以說,五山科技街是廣州科創的原點。佳都很快將辦公室搬到了五山科技街。

1990年代,電腦分銷大行其道。成立之初,佳都的主營業務就是IT電子產品分銷。1995年,佳都陸續與隻果、IBM、HP、微軟等國際IT巨頭簽訂了代理協議,終于跟美國的銷售商、廠商取得了聯系,拿到了IT電子產品的一手資源,公司步上正軌。

但創業初期並不是一帆風順。1998年,是劉偉印象極其深刻的年份。因為那一年全球最大的電子分銷企業英邁(Ingram Micro)通過並購新加坡電子資源公司直接控制了電子資源在中國的子公司怡海,隨後在中國成立了英邁國際(中國)公司進軍國內市場。這對佳都的電子分銷業務產生了很大威脅。

“此間佳都開始艱難摸索尋求國際合作,備受冷眼和歧視,”那個時期被劉偉稱為“創業過程中最艱難的一個階段”。

轉機出現在1999年。佳都幸運地獲得國際投行數百萬美元風投,這對于當時的中國初創企業來說,算得上是巨款。這不僅幫佳都渡過了難關,還趁勢于2001年將佳都的成員企業佳杰科技送上了新加坡的主板。

靠ICT(信息和通信技術)產品的分銷,劉偉積累了創業路上的第一桶金。2005年,佳都已發展成為亞洲數一數二的分銷企業。

“當時年營收高達200多億元,全國建了2000多個銷售渠道,卻只有一兩億的利潤,”劉偉將所從事的業務定性為“供應鏈的底端”,缺少主動定價權。

佳都集團執行總裁李旭經歷了佳都尋山找路的日子,“比如我們做過自己的品牌電腦方佳電腦,還自己做顯卡,但並未掌握核心技術。”

“當時我們只是賣科技產品,並不研發科技”,他認識,佳都前期的成功只能說是“模式創新”的成功,模式創新極易被模仿,僅僅靠模式創新並不能帶領佳都進行可持續發展,必須尋求轉型。

佳都的成長軌跡,也是國內很多高科技企業發展都要面臨的問題。“中國企業若想長久地發展,就必須要掌握核心技術,核心競爭力決定話語權。”劉偉說。

扎根天河軟件園

換道智能軌道交通

伴隨廣州城市東拓,廣州科技企業的地理遷徙也產生了一個趨勢,那就是一路往東。

1990年代後期,由于公司規模擴張,佳都買下了科韻路天河軟件園內原愛立信華南總部大樓——建中路50號,並將這棟樓更名為佳都國際大廈。

2000年前後,大批軟件、IT等信息科技企業聚集在科韻路天河軟件園,在園區內形成了一個技術、資金、人才的沉澱池。“這對于企業來說,不僅降低了成本而且良好的條件和環境更容易發展,”劉偉說。遷址天河軟件園為接下來佳都的轉型提供了“近水樓台”的便利。

從1999年開始,我國陸續出台有關城市軌道交通設備國產化文件和規定,鼓勵自主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技術消化吸收再創新,提升我國城市軌道交通國產裝備技術水平,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和控制。進入新千年,推進軌道交通裝備國產化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實踐開來。

佳都2004年開始切入軌道交通領域。一個標志性事件是2004年成立新科佳都。多年後,很多人追問劉偉為什麼那麼有先見之明,劉偉將佳都進入軌道交通和智慧城市領域,總結為“政策+機緣+趨勢。”

他接下來的一大動作是,啟動了3×3戰略轉型滾動發展計劃(三年乘以三年共九年轉型規劃)。“3×3戰略的本質就是向價值鏈高端進軍,大力投入科技創新,正式進軍中國智能軌道交通市場,”劉偉說。

從科研經費投入一項可見劉偉對于“掌握核心技術”的決心。李旭回憶,當時佳都每年投入科技研發經費達到兩三千萬。這種研發投入比例對于那個年代的民營企業而言可謂難得。

“沒有國家資金支持,全靠市場化運作。其間,我們還逐步放棄了電子分銷業務,企業幾乎沒有什麼營收來源,”劉偉坦言,當時面臨巨大的壓力,“但我們還是堅持這樣做,也必須這樣做。不成功,便成仁。”

2007年佳都一舉收購“技術牛”新太科技,整合廣州第一家上市軟件企業——即佳都科技的前身——這成為佳都集團掌握自主研發技術非常重要的一步。

新太科技號稱廣州“IT行業黃埔軍校”。“華為當年在天河軟件園新太科技辦公大樓門口設招聘點,成車成車的把工程師們拉回深圳,愛立信很多技術骨干都是新太輸送的,”天河軟件園一位資深員工回憶。

“我們接手了新太科技的技術研發平台和體系,400多人的技術團隊,這為佳都今後的技術、產業積累打下了基礎。”劉偉說。

2007年可謂是一個分水嶺,佳都從電子分銷商轉型為智能科技企業。

2年後,2009年佳都拿到廣州地鐵4號線自動售檢票系統的第一張訂單。這張訂單,劉偉至今感念,“如果沒有這張訂單可能我們也撐不了多久。現在人工智能火了,十年前,我提人工智能,人家當我天方夜譚。”

從2009年開始到今年3月拿下118億元廣州地鐵“十三五”新線項目,9月24日再中標31億元軌道交通項目,佳都從廣州起步,硬是殺入了“國字頭”競逐激烈的軌道交通“硬核”領域。

“佳都在每一個三年都不是行業內跑得最優秀的企業,可能也不是長遠里跑得最快的企業,但一定是個長跑的企業。回過頭來看九年的歷程或者十八年的歷程,我們現在在第二個‘山頭’上規劃。”劉偉說。

在2019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上,佳都科技攜“智慧通道閘機”亮相,在傳統閘機的功能基礎上,增加了金融IC卡、二維碼、人臉、指靜脈和身份證識別過閘等功能,不僅支持過閘的方式增多了,也提高了過閘效率。此項技術將會應用到廣州地鐵包括18號線在內的十條線路。

“2019年將是人工智能企業的春天,大規模的落地場景正在加速實現。”這兩年在全國兩會上,作為全國政協委員,劉偉的提案都是關于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

助力天河智慧城

營建科技公司孵化生態

當佳都在人工智能領域一路高歌猛進的同時,另一個夢想也在劉偉心中悄悄萌芽——營建科技公司孵化生態。讓這一夢想照進現實的是PCI?未來社區項目。

李旭目前操盤PCI?未來社區項目。2000年初,李旭從江西南下廣州第一個落腳點就是比鄰天河軟件園的城中村棠下。“那時候,偶爾可以看到丁磊開著他的敞篷寶馬到園區,趿著拖鞋背個雙肩包;李學凌【歡聚時代(YY)聯合創始人、董事長兼CEO】總是笑眯眯的……”他可以說是看著PCI未來社區項目成長起來。

佳都繼1990年代末扎營佳都國際大廈後又接連拿下佳都商務大廈、佳都新太科技大廈二棟樓。總物業面積達到4.6萬平方米,一舉成為天河軟件園中的大業主。解決自用辦公外,一部分物業用于對外出租。

這個過程產生了一個盛景,佳都的一棟樓里走出了YY、UC、網易、三七互娛、酷狗等上市公司。這棟樓又被大家親切的稱為“創業樓”。

但“創業樓”仍然不足以滿足創業企業的需求。李旭記得,游戲公司4399分布在園區13棟樓,開個會都費勁,行政老總說自己的工作就是“不停找寫字樓”。那是2012年、2013年的事情。4399後來騰挪到天河崗頂,歡聚時代去了番禺……

“科技企業陸續外遷,這是令人惋惜的事情,”劉偉說,佳都在自我發展的同時,也在思考如何更好的服務科技企業,PCI?未來社區順勢而生。

PCI?未來社區重點發揮佳都集團龍頭企業資源優勢,通過“龍頭企業+孵化”的模式,打造專注智能軟件行業,致力于培育“未來IPO+未來獨角獸+未來科技之星”為一體的生態鏈企業群,讓生態鏈企業之間進行互聯互通, 進而支撐促進軟件行業。

劉偉說,PCI?未來社區的初心是“共同進步,共享豐盛”。一是服務基礎性支持性服務,讓初創型團隊少走許多彎路,節省時間和人力成本;二是高強度的專業輔導及項目打磨,讓創業團隊獲得了全方面的成長;三是成熟的投融資對接平台,讓企業對接到不同的資源,也發掘了新的商機,讓創業者不再孤單。

2018年4月,佳都將總部遷至天河智慧城新岑四路2號佳都智慧大廈。這為PCI?未來社區騰挪出更多空間,總部也拿出1萬平方米做佳融創新社區。PCI?未來社區招商偏智能軟件企業,小微企業多;佳融創新社區入駐企業則規模更大,主要是產業互聯網企業和總部企業。

“我們要構建一個生態圈,這里有佳都,有我們控股投資的公司,也有上下游的伙伴,大家一起實現人工智能的落地場景,”李旭說,“PCI?未來社區是一個產品,期望做成精品。先在天河軟件園建工路4號做起來,未來會在其他地方做2.0甚至3.0,對外復制出去。”

截至2018年底,PCI?未來社區培育企業累計100余家,單位面積產值約7.4萬/,企業累計估值近300億。

6月27日,在PCI?未來社區外的廣場上,一場彈唱活動吸引了周邊工程師的注意……年輕的歌手唱著人們耳熟能詳的歌曲,悠悠的吉他聲回蕩在廣場上空,周圍擺放了幾十個凳子。受到氣氛感染,不少工程師也上去一展歌喉。據說,在這里,類似音樂之夜、讀書分享、聯誼活動等各類公益活動會不定期舉辦。

“期望在周末的時候,在戶外拉幾張凳子,提供一些飲料酒水,搞個沙龍,讓大家有個交流的場景,”采訪臨近結束,劉偉轉向工作人員,“讓創業者不再孤單。”


焦點問答

選擇科韻路,是緣分,是趨勢更是氛圍


南都︰佳都的發展歷史上有哪幾個關鍵節點?

劉偉︰1992年我放棄在設計院穩定的工作,下海創業;2003年佳都通過與國際資本合作,成為業務橫跨亞洲七國,營收達到近200億元的IT電子分銷巨頭;2005年啟動了3X3的轉型升級戰略,進軍中國智能軌道交通領域,開始進行自主核心技術研發;2007年,佳都集團整合新太科技,開始前瞻性布局智能科技產業。

南都︰從五山科技街到天河軟件園到天河智慧城,佳都始終沒有離開天河,或者說始終沒有離開科韻路。這是出于什麼考慮?

劉偉︰我覺得選擇在科韻路,可以歸結為緣分、趨勢和氛圍。

因為公司規模擴張,我們需要找新的辦公場所,便把愛立信華南總部那棟樓買下來了。軟件、IT業等信息行業是相聯結的,當年的趨勢是科技企業往東走,然後大批企業便聚集到天河軟件園那片區域。

科技企業的集中發展,形成了產業聚集,科韻路充滿科技創新氛圍,適合科技企業發展。並且,產業集聚帶來的是資源、市場、人才等生產要素的集聚,這對于企業來說,不僅降低成本而且良好的條件和環境更容易發展。

南都︰請用幾個關鍵詞來概括“科韻路精神”?你如何理解“科韻路”精神?

劉偉︰實干務實、創新求變、憂患意識、大膽開放。

注重實踐、實事求是其實一直以來都是企業家、創業者的精神。做科技更是如此,需要思想上敢干,行動上真干,不能假大空。並且還要務實,以前我們6個創始人可以共用一個外置光驅,因覺得“六個人在一起辦公,一個光驅足夠了,多了是浪費”,到現在,佳都還是堅持務實的精神。

創新求變,我覺得要敢于打破現有的舒適圈,懂得創新、敢于冒險。

憂患意識,科韻路的科技企業很多,合作中也帶著激烈的競爭,而且技術更迭也非常快。因此要在競爭中立身,必須有憂患意識和警惕性,要有長遠的眼光。佳都是基于憂患意識進行轉型的。

最後,不論是創新,還是商業模式的探索,都需要大膽開放、敢冒險。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只有不斷探索,才能不斷發掘新機遇、新趨勢,持續前行。

南都︰雙創時代,請為科韻路板塊園區未來的發展提提意見。

劉偉︰推動建立科韻路產業發展聯盟。在政府指導下,以企業力量為主,調動社會資源和力量,形成產業發展共生組織,重點打造軟件產業孵化搖籃,與琶洲互聯網錯位發展。

打造“科韻路精神”。作為天河乃至粵港澳地區的一張名片打出去,核心是打造產業軟實力,多角度、多層次地體現科韻路軟件搖籃的作用,提升整體影響力。

帶動園區微改造。建議從政府推動、企業參與的模式,帶動整個園區進行微改造,並重點解決基礎道路和綠化改造,增加公共休閑設施,吸引更多的創新創業企業願意來科韻路、留在科韻路,成為整個軟件產業的生力軍。

形成差異化定位。科韻路園區沉澱了軟件圈的人才、資本、模式創新等因素,已經形成了一定規模。佳都也積極參與園區建設和運營,PCI?未來社區作為其中的創新載體發揮了積極作用,孵化小而美的科技創新企業。相較于琶洲,科韻路園區應結合自身特質,走差異化發展的特色道路。借鑒美國 谷、上海張江創意園的產業運營模式,在政府指導下,以企業力量為主,調動社會資源和力量,形成產業發展聯盟,重點打造軟件產業孵化搖籃。


來源︰南方都市報

slot gacor terbaru | 下一页